2011年3月31日 星期四

落實學習進展的評量於學校教育中

   在孩子學校除了每學年一開學的學校日外,每學期有兩次(學期中和學期末)的老師與家長會面時間,老師會一一與每個孩子的家長約時間,單獨講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況,在短短半小時的時間,孩子是所有談話的重心。3/31/2011是我與學校老師約定的會面時間,老師拿出記錄孩子學習狀況的紀錄單一一講解孩子的學習進展,上面針對一年級孩子在語言能力的進展指標,分成”beginning””early intermediate””intermediate””early advanced””first grade standards” 。還有另一份紀錄單上有各學科(語文、數學、自然和體育)涵蓋的各項能力上的表現等級,有點像台灣的成績單,唯一不同的是在此紀錄表上各項能力都需要三次(學期初、學期中和學期末)的評定成績, 教師重視的是學生的學習進展情形,希望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歷程中那些能力學習較佳而需要加強哪些能力,還滿喜歡這種重視形成性評量的成績單設計。感覺能夠讓孩子看見跟自己賽跑是一種認識自我的必要歷程,而若他太重視跟他人做比較只會製造焦慮感。同時,學期中收到的成績單可以幫助家長意識到孩子的學習狀況,適時調整孩子的學習步調。重視教師提供學習歷程的回饋,有助於學生調整學習步調和自我期許,我看見一種做法可以在學校教育中被落實。

當”Star of the week”

  3/21/2011-15是我家孩子當班上的”Star of the week”,他很興奮地與我討論要準備那些東西與同學分享。因為沒從台灣帶任何可以分享的收集品,趕緊請台灣的爸爸拍一些孩子收集的郵票和錢幣。本想幫孩子擬個講稿,他覺得可以即興演出,我只好由他,其實真的不知道他究竟分享那些,但是準備的過程,我們可以知道他對於自己的認識和希望別人看見的
  最近可以看出他在異鄉求學越來越自在,從一開始只會在遠遠的地方告訴我哪個是他的同班同學,到現在主動與同學打招呼,而且可以叫出同學的名字,還擔心會忘了台灣小學同學的名字。他真的是全心投入這裡的學校生活。在家也開始用英文和我對話,與一開始我刻意製造機會跟他英文會話不同,在一些情境下我們用簡單的英文就聊了一些想法,情境學習真的對語言學習很重要。

2011年3月19日 星期六

迷路的驚喜

           哪天到校園工作,趁中午覓食時間順道逛校園,只為了看看不同角落的景致,不想查閱地圖也沒特定目標。恰巧看見松鼠剝樹皮,一片片撕下樹皮,不解原因但對松鼠的動作感到有趣。後來查資料知道,松鼠為了磨牙而剝樹皮,腦海還是不時浮現趴在樹幹啃樹皮的松鼠。
           想晃到校園附近的詩道,但因為方向弄反沒找到,迷路中看到書局忍不住晃進去看個究竟。隨意翻閱後,突然看到一本關機器人的書,是簡淺易顯地介紹機器人結構、功能和對人類的影響,甚至介紹探索太空時機器人的貢獻。看看價錢是原價的五折,實在沒有理由不買回家品味一下。回到家,孩子比我更喜歡那本書,愛不釋手,央求我讀給他聽,並加上解釋。我覺得每天一頁的閱讀,可以多一點期待,也會印象深刻。所以,每天開始透過機器人圖像和解說開拓我們的想像,不斷延伸到外太空。

學會放手

        學騎腳踏車是大部分人的童年難忘回憶,有人撞上電線杆或有人撞牆或重重摔一跤後就學會了,家族聚會時長輩聊天時就忍不住拿這些陳年舊事來糗一下當事人。我家小孩因為得到一輛舊腳踏車,開始學騎,希望有一天可以騎去上學。試過幾次總是跌跌撞撞,做媽媽的在後面越抓越緊,孩子忍不住抱怨抓太緊會不易控制方向,媽媽好擔心孩子跌跤或撞牆,不過漸漸放下心,有時偷偷放手,但還是亦步亦趨跟在旁邊,唯恐一個不小心人仰馬翻。
        在一個下著細雨的寒冷早上,熬不過孩子的要求,我們在有遮雨棚的廊下,讓孩子練習騎腳踏車,未等媽媽準備好,孩子騎著腳踏車往前,而且可以稍稍平衡,孩子興奮地說:我會騎腳踏車了,然後幾乎摔下來。媽媽有點錯愕,但是看到孩子會自己試著控制腳踏車,索性站在一旁不發一語的觀察,孩子時而發出輕輕的慘叫或是撞上東西的聲響,但是已經可以不讓腳踏車翻倒。只要知道如何讓自己不摔跤,慢慢地就會控制方向、速度和煞車力道。媽媽因為放手而感到開心極了,眼看孩子不斷自我調整騎腳踏車的技巧,也越來越放心。



2011年3月12日 星期六

再訪柏克萊校園

        柏克萊大學每天都有免費的campus tour,突然想帶孩子多認識一下柏克萊大學,專程到Sather Gate 附近的Sproul Hall預約,結果是到Sather  Tower集合即可。週六一早我們趕到Sather  Tower,已經有一群人,看得出來大多數為即將申請大學的高中生跟著父母來參觀,導覽的大學生也會不時以自己的例子來讓這些可能想進柏克萊大學的高中生,知道校園生活、系所特色等。我最訝異的是如此著名的大學,師生比為1:15,上課採小班制,多數理工科系的上課人數幾乎低於10人,學生常有機會與教授做深入互動。
在此最熱門的通識課程是天文學概論,修課學生達600多人,我於學期初即想溜進去旁聽,去看看Prof. Alex Filippenko 的風采,發現這學期他沒開這門課,真是失望(http://berkeley.edu/news/media/releases/2006/11/16_case.shtml)。柏克萊大學有八位教授獲頒諾貝爾獎,故有很響亮的國際名聲,其中四位在物理系,三位在經濟學,一位在化學系。最近兩次獲獎的,一位是2009 年的Oliver Williamson,以"bounardies of the firm" 來解釋經濟上"make or buy"的決策(http://berkeley.edu/news/features/nobel/#williamson)。另一位是2006Dr. George F. Smoot,是位宇宙學家找到證實”Big Bang Theory ”的證據(http://berkeley.edu/news/media/releases/2006/10/03_nobelph.shtml)。這些訊息對於即將申請的學生多麼有吸引力呀!而且申請時只需挑學院,大學第一年可以自由修各科系的課,之後再決定科系,甚至可以轉學院。
我家孩子在這趟導覽中感到不耐煩,因為聽不懂內容,唯一讓他眼睛一亮的是到Valley life Science的系館中看到翼龍、霸王龍的化石。導覽一結束,我們開始在校園中尋找bear statues,這是孩子班上同學的媽媽(Mary)一聽到我們要參觀校園時告訴我,她和她的小孩常常在校園玩此活動。這位媽媽是位藝術家,part  time在學校教art,是相當友善的美國人,常會與我聊天,是生活資訊的主要來源。
我們的確找到幾個bear標誌,但不多,因為孩子只想在Sproul Hall前的噴水池玩。CAL bear是柏克萊大學重要的圖騰,在校園的紀念品以各式風貌呈現,讓我突然有種愛上這種憨憨動物的感覺。





同儕效應

        小孩老師每週都讓班上一位小朋友擔任”Star of the week”,這位小朋友前一週會收到老師的一封信,上面有許多關於自己的問題,其中一個是以自己的名字的每個字母,拼出可以代表自己個性的英文單字,還需準備從出生到現在每年的一張照片以及收藏品,在”Star of the week”當週介紹關於自己的所有事情讓同學認識。上週的”Star of the week”提到未來想當” Art Teacher”,我家孩子竟感同身受。他開始到圖書館借圖畫教學的書,第一本是教如何畫恐龍,第二本是如何畫卡通,第三本是如何摺恐龍。一些有趣的作品紛紛產生,但是摺恐龍實在太難,媽媽代勞得多,但是孩子摺些樹、火山、恐龍蛋等,就可以布置一個侏儸紀公園的場景,然後,自言自語編起故事,還要求媽媽錄影,一部home-made影片就陪我們度過這個週五夜晚。


Dr. Seuss’s Weeks

        出生於190432日的Dr. Theodor Seuss Geisel是相當著名的童書作家和漫畫家,總共出版了44 本童書,書中充滿想像的情節以押韻的字句呈現,再加上他的插畫饒富童趣,大受歡迎。其中以”Fox in the Socks””Green Eggs and Ham””The Cat in the Hat” 等最受小朋友喜愛。恰巧3/2Dr. Seuss的生日,孩子的老師準備花兩週來介紹他的作品,利用一些活動讓孩子融入故事情節,例如:介紹”The Cat in the Hat”時孩子們製作紅白相間的大長帽戴在頭上,假裝是故事中的cat;讀”Green Eggs and Ham”當天老師準備綠蛋和火腿讓小朋友吃;而介紹”Fox in the Sockes ”當天讓全班小朋友當天穿Silly socks到學校並分享為何自己的socks看起來很silly。我不確定孩子記得多少書中的文字,但是他將記得美國作家Dr. Seuss和風格,未來他對這些童書感到好奇時,他會循著記憶的翅膀找到這位美國作家,而且看到書中情節時會心一笑,因為小一時曾經帶長帽、吃綠蛋和火腿、穿好笑的襪子。我則是迫不及待要到圖書館借這些書回家看看呢。

2011年3月4日 星期五

社區學校攜手創雙贏

        與台灣小學一樣,這裡也有戶外教學,也徵求家長隨行照顧孩童。我家小孩於3/1至鄰近高中的烹飪課與大哥哥和大姊姊一起做批薩,我實在太好奇社區學校間如何合作創造學習經驗,就志願前往當義工媽媽。
        當天教師將孩童依friendship將孩子分組,我負責帶自己的孩子和兩位華裔孩子,一路我們玩spyguess number等遊戲來度過 long walk(45分鐘)3個小男生搶得牽我的雙手,讓我有點受寵若驚。
        高中生帶著小一生從揉麵糰做披薩皮、將起士刷成絲、加topping等,看得出高中生有點叛逆的臉龐下的愛心,很有耐心幫助小孩完成每個步驟。然後,將各個奇形怪狀的披薩送進烤箱。再來做個自製soda解渴,讓等待的時間不會讓這些小孩不耐煩。
        披薩出爐那刻,每個孩子急著指認自己做的披薩,大哥哥和大姊姊幫忙切披薩和盛入盒子,讓全班孩子坐在一起享用。排排坐的孩子吃得津津有味,心滿意足的表情全寫在臉上。
回程路上教師還讓孩子們到公園playground玩,起初有點擔心孩子會玩興大發而賴皮不離開,可是小學教師的最大能耐就是可以讓孩子可以服服貼貼的聽話。反倒是我們義務幫忙的家長在路途中須時時提醒因為玩興而停留的孩子。
此次戶外教學我看見高中生幫助小孩做披薩的學習經驗,是練習帶領不經事的孩子全程完成一個成品,而小一生學習到遵守指示用心達成任務。最大的收穫是之後我們可以有home-made pizza,我們隔天放學依例到社區圖書館借閱書籍,回程一時興起到附近起士和 ham的專賣店買材料,我們的晚餐是home-made 披薩加玉米濃湯,可說是即知即行。